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历史民俗 > 象州历史沿革概况(一)

象州历史沿革概况(一)!

作者:小窍门日期:2020-07-31 14:02:52浏览:分类:历史民俗

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,岭南设南海郡、象郡、桂林郡,今县境属桂林郡。 汉初,今象州地属南越。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今象州境内置桂林县,属郁林郡,为行政建置之始。

三国,今县境地属吴,凤凰三年(274年),境内置武安县、桂林县,属桂林郡。武安为桂林郡治。

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武安更名武熙,改属郁林郡,今县境有武熙,桂林2县。东晋太兴元年(318年)分郁林郡设晋兴郡,武熙县、桂林县属晋兴郡。

南朝宋、齐时,武熙县改属桂林郡,初为郡治,后迁往中溜,齐复将郡治迂回武熙。梁在今县地置韶阳郡,领阳寿、武化、长风、淮阳4县,阳寿(今县城)为郡治。陈沿梁制。

隋开皇十二年(592年)置象州,在今县境内设有淮阳、西宁、桂林3县。开皇十八年(598年)淮阳改名阳宁。大业二年(606年)撤象州,今县境置阳寿、桂林2县,将阳宁并入阳寿,西宁并入桂林县,改属始安郡。

唐武德四年(621年)重置象州,辖阳寿、西宁、桂林、武德、武仙5县,州治阳寿(今县城);今县境置阳寿、西宁、桂林、武德、武化、长风6县,其中武化、长风2县属晏州。贞观十二年(638年)撤西宁并入武德,同年撤晏州,长风、武化2县改属象州,次年州治迁至武化。乾封元年(666年)撤桂林县并入武仙县,天宝元年(742年)象州改为象郡(又名象山郡),撤武德县并入阳寿县,郡辖4县。乾元元年(758年)象郡改称象州。大历十一年(776年)撤长风县并入武化县,州治迁阳寿。从此至唐末象州辖阳寿、武化、武仙3县,今县境有阳寿、武化2县。

五代十国,开平元年(907年)属楚,南汉乾和九年(951年)属南汉。象州辖阳寿、武化、武仙3县,州治阳寿。

宋开宝四年(971年)象州归宋,沿旧制。开宝七年增辖来宾县。景德四年(1007年),升象州为防御州。熙宁四年(1071年),撤销武化县并入阳寿县。元祜元年(1086年)恢复武化县,南宋时又撤销。此后至宋末,象州辖阳寿、武仙、来宾3县。今县地为阳寿县。景定三年(1262年),象州州治从阳寿迁至来宾县之蓬莱洲。
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象州归元,设安抚司。十五年(1278年),改象州为路,治所从蓬莱洲迁回阳寿。大德年间(1297~1307年)复改为州,辖阳寿、来宾、武仙3县。
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七月,廖永忠攻下象州,象州属明。次年撤销阳寿:县归并象州;改象州为散州,初辖武仙后无辖县,属柳州府。

清顺治八年(1651年)春,孔有德略取;泖州旁近诸州县,象州归清,建置沿明制。

咸丰六年(1856年)大成国李文茂率部攻取象州,改象州为相州。咸丰十一年(1862年)清兵收复相州,复称象州。

民国元年(1912年)象州改称象县,属柳州府。2年6月改属柳江道。15年改属柳庆区。17年属柳江行政督察区。19年属柳州民团区。23年11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。25年9月属浔州行政监督区。31年3月属第二区(柳州)。36年属第三区(治苍梧)。38年解放前夕,属第二区。

1949年11月29日,象县解放,属柳州专区。1952年9月,象县与武宣县合并,改称石龙县,属宜山专区,县城暂设于武宣镇,1953年6月迁至石龙镇.。1958年宜山专区更名为柳州专区,石龙县属柳州专区。1960年5月30日,经国务院批准,石龙县更名象州县。1962年3月,复置武宣县,象州县城迁至象州镇。1971年柳州专区更名柳州地区。象州仍属之。2002年12月,撤销柳州地区,设立地级来宾市,象州属之。


本文标题:象州历史沿革概况(一) - 历史民俗
本文地址:www.123jiankang.com/lishi/8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