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历史民俗 > 三栋贵州名人古宅从上海迁移到贵阳背后的故事

三栋贵州名人古宅从上海迁移到贵阳背后的故事!

作者:小窍门日期:2020-11-08 09:17:38浏览:分类:历史民俗

位于多彩贵州城香樟园区的黔文化艺术交流中心,其精髓所在就是三栋清代建筑桢槚阁、英华楼、都统楼,它们全部来自于贵州人李建忠的收藏。

被誉为古宅收集第一人的李建忠先生,拥有200多幢古宅,并在上海创建了蜚声中国的黔菜系黔香阁。

去年6月,李建忠把三栋建筑整体搬移到了贵阳,成立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、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应用研究中心。

近日,本报记者走进三栋古宅,揭秘其背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。并探访了李建忠先生在上海的古宅收集仓库,与李先生畅谈贵州饮食文化、民族文化。

★纪实篇

贵阳 私宅官邸闺房:处处美丽 步步用心

■黎庶昌的私宅英华楼:藏有四奇,诠释师生情

在贵州黔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蓓君的带领下,我们首先进入了英华楼。

此楼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,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,原址在江苏吴江,占地325平方米,是晚清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黎庶昌的私宅。

黎庶昌是遵义人,贵州沙滩文化的肇始人之一,曾任驻英国、德国、法国和西班牙使馆参赞。他写成《西洋杂志》一书,成为清代贵州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。此楼一度是沙滩文人和桐城文人的活动中心,在江苏很有名气。

这是一幢私宅,此房有四奇。叶蓓君介绍说,一是门楼奇,门楼上有构图精美的石雕与砖雕,而门额砖雕上英华钟秀四个大字,系清代名臣曾国藩的亲书。笔力遒劲,结体端美,而且可以称得上曾公遗墨中的珍品。

第二奇是井顶的卷棚。在双重卷棚的四角八方,刻有八个道教人物八仙的小牛腿,人物比例精准,衣襲飘逸,脸部表情生动,这在古民居中极为罕见。

房子的第三奇在于石雕柱础,分石鼓和弥座两层,座基呈四方,翠竹莲花、大写意凤凰,很像是一种龙体凤尾的祥兽。第四奇则在立柱用的红豆杉。红豆杉是极为稀有的名贵木材,号称植物中的大熊猫。听当地的老人讲,建房时黎庶昌为了找到这八根木柱,跑遍了江西、广西、湖南三省,足足等了三年。买下重修时,还得到了老师曾国藩的资助。

现在英华楼改名为黔学院,现代和古典、时尚和古宅交相呼应。牙舟陶、银饰精品、贵州刺绣、贵州历史名人展板、贵州当代艺术展、古法造纸等,在这里可以体验的文化项目多达15项。记者看到,在三维玻璃缀画上,银饰、铜鼓、傩面具和苗族服饰等平面物体,通过灯光和偏移错觉产生立体感,实现裸眼3D的效果。

■丁家的官邸桢槚阁:名称里的父子深情

英华楼右侧的桢槚阁体量最大,是一所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雕花楼,典型的徽派浙式风格,在光绪年间系清代中兴名臣、贵州黔西人丁宝桢之子丁体常在广东任布政使时的官邸,始建于清康熙三年(1663年),从广东原址拆移至此地。

桢槚是古代的名贵之木,常用来立墙作基木,代义为杰出人才。叶蓓君解释说,一生政绩卓著的丁宝桢任山东巡抚时,开启了山东现代工业,诛杀安德海。任四川总督时主持修订盐法,维修都江堰。儿子敬爱父亲,特购买了这名为桢槚阁的住所。

据说丁宝桢生有五子,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,后辈都非常有出息。长子丁体常是他的最爱,从小聪颖过人,博闻强记,又恃重敦厚,他赴任广东布政使时,丁宝桢将其扶马送至十里长亭,反复叮咛要廉政自洁。

我们走进桢槚阁,在方正的双套石门上方,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砖雕额匾,刻有厚德载福四个大字,相传是康熙皇帝的御笔,由此推断,此楼的原主人应是朝廷重臣,位列三公。

步入四水归堂的天井,牛腿、雀替、花梁、勾栏,美得让人不敢仰视。平雕、浮雕、圆雕、半圆雕、镂雕、透空双面雕,几乎囊括了清朝中早期东阳木雕的所有手法,这幢房子的文化艺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。叶蓓君说,而在回纹花枋的四角和二楼勾栏的连接处,可以看到千羽蝙蝠,表达着千福万寿之意。

当工作人员开启无炽点柔和光,工艺琉璃、彩绘玻璃、回纹结、中国红工艺玻璃和大古宅一起,变得美轮美奂。移植的古戏台上,贵州傩戏人之太初正在上演,而台下的客人,品尝着千百年不衰的贵州非遗食品,让每个客人都能感知到舌尖上的乡愁。

■谷丰夫人的闺房都统楼:故事曲折,爱情永存

都统楼是清军副都统谷丰夫人的琴房,隐藏在树林间。此宅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,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从江西乐平上徐村拆移至此,建筑面积280平方米。

这是谷丰赎回重修专门赠与夫人的。叶蓓君讲述了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一段缠绵爱情故事。

谷丰是贵州习水土城人,在赤水河上从事盐、茶经营,从小喜欢舞棒弄枪,武艺了得。因常到乐平采买茶叶,与名门之女晏卿(据说是宋代大词人晏殊之后)相识,这位大家闺秀是当地出了名的才女,尚未婚配。

正时三藩之乱爆发,谷丰投在一代名臣姚启圣帐下,参加平乱,从副参领做起,一路升到副都统,也正是这一年,入赘晏家,如愿抱得美人归。

新婚后第二年,朝廷的平叛工作进入了拉锯阶段,军供不足,姚启圣捐出私银八万余两,并动员妻妾变卖首饰充军饷。谷丰想,自己是入赘之婿,怎好向夫人开口呢?他没想到晏卿已经动员家父,卖掉了田产和这幢从七岁始她就在这里练琴的房子。

最终战事告捷。为感谢夫人的义举,得到朝廷嘉奖的谷丰,回购琴房后倾囊重修,极尽奢华。

记者走进都统楼屋中仰视,立柱、月梁、跨门梁选用百年柏木,柁墩、短柱、形穿、大小瓜梁几近于牙雕艺术品,雕刻密度之高,镂雕之细微和通透,堪称木雕艺术精品。而二楼窗棂下的三维镂雕,一场大戏演得正酣,丝竹鼓点,戏文人物栩栩如生;随处可看到的雀替、顽猴、灵鹿、狮豹、麒麟姿态各异,生动有趣雍容华美、富贵气韵,可以说是处处尽显。

上海 探访古宅藏地:演绎灰姑娘到王后的蜕变

■初见

■蜕变

在上海黄浦江边,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老船厂,却藏有上百栋古宅。贵阳的三栋宅子,便是从这里装车出发,最终落地黔文化艺术交流中心。

■初见

上海造船厂的牌子依然挂着,走进去,看到杂草丛生,两旁密集地种着水杉,又高又直,冬日的暖阳为这陈旧、荒芜的老船厂,添了一丝生气。

李建忠先生的上百栋古宅就藏于造船车间内。

数千平方米的厂房,四面透光,空气中弥漫着木屑和灰尘的味道。每栋宅子都被拆卸成一块块的,大小不一,成堆地放在两边,并挂有各自的户口,上面记载着名称、年代、房屋标号、古建筑特色与掌故等信息。

浙江、江西、山西、江苏等地的古宅较多,安徽、福建也有一些。宅子多为祠堂,官邸次之,也包括民宅、戏台、亭廊等。负责古宅拆、迁、重建技术的郑贤根总工程师说。

郑贤根是浙江衢州人,小时候就生活在雕梁画栋的老房子里。老房子牵动着我的情绪,看到很多老房子风吹日晒、雨水侵蚀,最后烂掉、塌掉,心很痛。他回忆说,建造精美的老家祠堂,那柱子要合两人之力才能抱住,却让调皮的孩子玩火烧掉了。

20多年前,没有人会想到去保护老宅子。李建忠先生经常下乡去考察,看到颓败坍塌的老房子很是心痛。从2000年开始,他通过整栋收购的方式,将老宅子保护起来。他说,幸运的是自己加入了保护古建的团队。

■蜕变

一栋古宅的嬗变,犹如灰姑娘到王后的奇妙,郑贤根如此形容说。

他讲述了桢槚阁的蜕变过程。丁宝桢的宅子原址在广东,六、七年前发现时,宅子里还住着四户人家。丁宝桢在贵州是响当当的人物,一旦弄清楚了此宅的历史,李建中先生的收购决心就更加果断了。

其中的一户不愿迁出,前后折腾了好几个月,好不容易才说服了他。谈拢之后,郑贤根就带着测绘小分队前往广东。老宅子都是又破又旧,无一例外。因雨水自上而下,柱子的顶部往往是烂掉了的。雕刻、梁木的损伤很大,好在木结构的房子,只要没垮,大体上能够进行修复。

一栋古宅构件众多、结构复杂,录像拍照、测量,把平面和立体的几何尺寸绘成草图、为每一构件细心编号,工人们必须在保证房子不倒塌的前提下拆梁移柱,不能有丝毫差错。郑贤根说,整栋宅子的构件,装了两卡车运到上海。

入库后进入繁复清洁保养程序。不同材质和不同污损程度,需要调配不同的洗涤剂,接下来是喷漆、防霉、防蛀、防腐等一系列程序,最终还要在每个构件的表面刷上不同的保护液。每栋建筑在正式入库以后,都会有专业权威的评估机构,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考量与评估。

另外两栋古宅的拆移,同样如出一辙的复杂。

仓库中的古宅犹如待字闺中,静候有一天重获生机。郑贤根说。

■重生

2013年,在黄浦江边静候了多年后,这宅子有幸被选中,将迁往贵阳。一批雕刻世家的能工巧匠,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,他们的祖辈曾经修复过故宫、颐和园、承德避暑山庄和永乐宫等著名古建筑。在起运前,他们要进行木结构缺损的复原修补工作,让古宅焕然一新。

2013年10月初的一天,郑贤根带着装满三大卡车古宅构件和20多个工匠,从上海出发了。一到贵阳,重建工作马不停蹄地开启了。中国木结构古宅的精髓是榫卯相接,木匠在重建时,严格按照图纸要求,完成榫头的穿插,榫卯完美结合。他说。

经过不到半年的施工,三栋古宅立了起来。郑贤根一再感叹,让这三栋宅子回了老家,落叶归根般,像是完成了它们的历史宿命,这是一件极有成就感的事。

如今,在多彩贵州城黔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内,三栋古宅已范儿十足,大放异彩。

黄浦江边上海造船厂老厂房里,存放着上百栋李建忠收藏的古宅构件。


本文标题:三栋贵州名人古宅从上海迁移到贵阳背后的故事 - 历史民俗
本文地址:www.123jiankang.com/lishi/1401.html